微度假,区别于长距离的异地化、异质化旅游度假,有很大的休闲成分。微度假更多地在周末于自己身处的城市、或到郊外进行短暂的休闲,或邀朋呼伴,或携家带口,或公司团建,是当下休闲度假消费所需,适于市场层面的小半径、产品层面的小休憩、精神层面的小情调、休闲层面的小生活、时间层面的小空闲。
基于五方面原因,微度假非常适合当下旅游和休闲:一是由于疫情问题,不得不紧缩活动空间;二是国家休假制度安排和国民休假习惯使然;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自然、生态、宁静、恬然的环境;四是便利通畅的交通条件;五是自驾车的普及与选择。
早在2014年,“微度假”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多应用于文旅地产项目,在自然资源优越的地方,以“微度假”的生活体验,带动旅居地产销售。近些年,伴随市场消费需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尤其是新中产,开始寻求高舒适度的休闲度假方式,以缓解城市快节奏带来的身体和精神压力,“微度假”模式逐渐进入井喷期,成为文旅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引领城市周边游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
如何定义“微度假”
目前文旅行业尚未对“微度假”有统一且权威的定义,但顾名思义,“微度假”的核心是“微”和“度假”。“微”是游客对时间和空间的需求,目的地需要距离所在城市车程较近的地方,出行时间受限低、方便、灵活,可多次、高频发生;“度假”则是游客对功能的需求,有别于周边游的“游览”属性,游客更注重身体和精神的休憩放松,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体验。
微度假目的地开发四大要素
根据上述七大项目类型,微度假目的地相较传统度假旅游目的地,优势在于客源层更宽、时间更短、产品更多元、体验性更强、淡旺季不明显。在投资和操盘微度假目的地项目时,除了需要选择距离核心城市2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区域,更要注重以下四点:
第一,贴近客源市场。微度假目的地主要服务于2-3天的短途、短时、高频度假客群,因此,城市中产及以上群体是微度假的核心客群。而要吸引到这个群体,微度假项目最好在一二线城市近郊区域布局,这样的产品,离核心客群最近,最容易触达他们,并形成高粘度的重游消费。
第二,主题化的复合型体验产品。虽然微度假目的地不需要像长途游目的地一样拥有独特的自然或人文特色资源,但为了丰富游客的休闲度假体验,满足全龄化需求,除了旅游基础六要素外,增加“商养学闲情奇”等主题型的特色产品是吸引城市客群的核心。贴合细分市场需求的主题产品更有市场辨识度,容易积聚统一群体的游客,从而形成口碑和社群传播,更具备市场生命力。
第三,项目体量不宜过大。从投入产出以及长期运营来看,微度假目的地与大型文旅综合体有明显不同。微度假目的地的核心产品,不需要追求大投资、大体量的游乐设备,而更要追求主题性,增加游客的黏合度和体验度的轻资产产品。微度假项目的用地规模和投资体量不宜过大,量化来看,占地面积最好在1000亩以下,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下,投资回收期10年以内。这样,项目运管团队的规模和成本也相对可控。
第四,高品质的服务理念。区别于远距离度假目的地,微度假目的地的主体是城市的常住人口,因此游客的美誉度和重游率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达到良好度假体验,除了主题特色产品,另一方面就是项目的运营和服务质量要高于传统度假项目。比如,可以借鉴高端酒店的管家式服务模式,对高质量的游客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让其具有宾至如归的体验,从而增加游客的黏性。
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中国短途游近几年快速增长,其在整个旅游市场的市场份额在2018年已经达到25.8%,市场规模从2013年13亿元,到2018年197.4亿元,复合增长率已经超过40%。
总的来说,微度假目的地并不需要追求资源的独特性和项目的高大上,而要更多地从城市客群,尤其是携孩子和老人共同出行的家庭休闲度假需求出发,为其提供交通便捷、活动丰富,能够尽量同时满足老中幼三个年龄群体需求,兼具游乐性、文化性、休闲性和体验性。